95后氪金玩家:兴趣爱好如何掏空你的钱包
“买娃本就逆天而行,突然’饿死’很正常。”95后大学生胡园园最近花掉了省吃俭用的2000元人民币,入手一个心仪已久的BJD娃娃。即使室友提醒这笔消费意味着下个月生活品质会严重滑坡,胡园园忧愁不过5分钟,又沉浸在满足和欢喜中。
氪金游戏:永不停歇的追逐
氪金,意为支付费用,原本特指在网络游戏中的充值行为。而如今这种行为模式,已蔓延至年轻一代亚文化消费圈的多个领域。95后消费者对一项爱好用情至深,商业运营花样足够繁多,于是你就成为在氪金游戏里永不停歇的追逐者。
游戏世界的鄙视链顶端
“我刚开始玩一个手游时,直接充了1万元人民币,结果我发现自己居然排到全服第三了!”21岁的小白坦言,很多时候他氪金就是为了满足虚荣心。有些游戏即使氪金还是无法变强,仅是可以在游戏中拥有更华丽的衣服和装饰——这在小白看来也是一种荣耀地位的彰显。
追星氪金:从热爱到被迫
“从前我心甘情愿给喜欢的那个爱豆氪金,现在我好像被选秀节目绑架了!”22岁的苏苏说出了很多追星女孩的心声。粉丝们集体砸钱把艺人送出道,并不是这条氪金路的终点,往后的日子更疲惫,因为出道后的每一次曝光每一个商业合作,都需要粉丝持续投入人力财力。
氪金的解压与满足
“氪金,一方面是商家策划出来的饥饿营销,一方面花钱这件事本身就很解压和令人满足。”为BJD娃娃氪金的胡园园表示,在这场看似不平等不理性的氪金游戏里,她和商家其实是”两厢情愿”。
22岁的工科男李何是一个超级热衷收集球鞋的氪金玩家。”我最多一年花了4万块钱在买鞋上,最多一个月能买6双鞋。”为了攒钱买一双特别喜欢的鞋,李何可以连着数日去吃楼下几块钱一碗的刀削面。
这些95后氪金玩家的故事告诉我们:当兴趣爱好变成氪金游戏,你的钱包可能正在被悄悄掏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