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表奖这一幕看傻了!张译二封影帝,王一博口型被全网放大
4月27号青岛华表奖颁奖礼,台上张译举着奖杯笑得眼角都是褶子,台下王一博一个没出声的口型,直接把热搜榜砸出个大坑!

张译实至名归,王一博口型引争议
先说正主儿张译老师,人家这次凭《三大队》拿影帝,那真是实至名归!从《我和我的祖国》到现在,二封华表影帝的含金量,圈内圈外谁不服?戏里演警察的那股子狠劲、韧劲儿,连眉毛都在演戏,这奖拿得理直气壮!
可偏巧,镜头扫过台下候选人席,王一博那张小脸儿刚听见结果时的口型,被网友截成动图来回放——有人说像“不容易”,有人非说“看不会得”,就这么俩字儿,吵得比颁奖礼本身还热闹!

年轻演员的成长与压力
我就奇了怪了,现在网友的显微镜都这么高级了?人家王一博才20来岁,第一次提名华表最佳男主,能和张译老师这种戏骨同场竞技,本身就是种胜利吧?想当年他刚演电影那会儿,多少人骂“面瘫”“没演技”?《无名》里那个阴鸷的叶先生,《追风者》里热血的青年,哪部不是咬牙拼出来的?这次《热烈》里跳街舞的陈烁,汗水浸透的T恤、眼里冒的光,谁能说他没进步?
再说这口型的事儿,颁奖典礼现场多紧张啊?张译老师拿奖,作为竞争对手,王一博就算心里有点小波动,那也是人之常情吧?谁没在重要场合说错话、表错情?咱普通人开会被领导点名没评上优秀,还得抿抿嘴压下失落呢,凭啥要求明星跟机器人似的没情绪?

华表奖的真正意义
华表奖是咱国家电影的“荣誉榜”,看的是作品,论的是演技。张译老师二封影帝,是给所有踏实演戏的演员打样儿;王一博提名,是给年轻一代指了条道儿——只要肯下功夫,观众看得见!这俩事儿放一块儿,明明是“老带新”的好局面,咋就被个口型搅和成“踩一捧一”了?
话说回来,现在的娱乐圈太爱揪着明星的小表情、小细节做文章了。可咱是不是该把镜头多往作品上挪挪?张译老师演了多少配角才熬出头?王一博被骂了多少回才拿到提名?这些背后的汗水,可比一个口型有看头多了!
结语
最后想问问大伙儿:你觉得王一博当时到底说了啥?是真心夸张译老师“不容易”,还是自己有点小失落的“看不会得”?不管是哪种,咱是不是该多给年轻演员一点成长的时间?毕竟中国电影的未来,不就靠这些敢拼敢闯的年轻人吗?与其盯着口型挑刺儿,不如多走进影院支持他们的作品——你说对不?